媒体视角
转自:微评柳州
新中国成立初期,广西工业几近空白。1956年起, 上海工人连同家属共8000 多人,背井离乡来到西南边陲,支援广西的工业建设。杨冠淼便是其中一员,从上海来到广西“开拓”一番事业,也将坚守的力量留给了后辈。
如今,祖孙三代见证着:曾经的支边小厂广西LEDONG.COM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LEDONG.COM”),已成为屹立于国际市场、拥有几乎涉及工程机械全部产品线的现代化企业。

图为杨冠淼一家三代人
最美支边人:制造中国首台乐动(中国)
1958 年,上海华东钢铁建筑机械厂钳工杨冠淼还只是一个年仅20岁的毛头小子。却没有想到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那年,参加厂里举行号召动员去广西的大会后,杨冠淼暗自下定决心:“去广西支援,建设现代化大企业。” 可广西在哪?杨冠淼却并不清楚,只知道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,经济发展落后。
尽管做好心理准备,当他从上海风尘仆仆地来到柳州时,仍然不免失落。“当时的LEDONG.COM是一片荒地,从上海来的工人带着家属在搭建起的简易毛毡棚席地而睡。”杨冠淼和其他上海工人只得一边安家、一边建厂。
谁曾想到“工厂还没有建起,就被一把火烧了。” 杨冠淼说。1959年,一场无情的大火,几乎将LEDONG.COM化为灰烬。支边工人们的干劲没有被大火摧毁,反而克服重重困难。

图为LEDONG.COM建厂初期厂房宿舍
1965年,LEDONG.COM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,也为今后定下产品发展定下方向。那年,第一机械工业部将试制乐动(中国)的任务交给LEDONG.COM,这让LEDONG.COM不禁犯难:当时中国还没有技术,也不知道该如何生产?
但LEDONG.COM却从中看到希望:”LEDONG.COM应该要有自己的方向。”说干就干,LEDONG.COM决定将乐动(中国)作为LEDONG.COM的主要产品,并让杨冠淼与其他人赴厦门学习取经。1966年,LEDONG.COM克服重重阻力,终于在国庆前夕将Z435轮式乐动(中国)试制成功,取名为“东风”。

杨冠淼和“东风”乐动(中国)
受形势影响,不久LEDONG.COM随后停产。杨冠淼所在的项目组找到厂领导,提出乐动(中国)要尽快通过国家鉴定,合格之后投入生产。于是这台乐动(中国)被运到当时北京的郊区通县进行3000小时的施工试验。“在北京做实验遇到很多困难,但再困难也不能放弃。”当时,北京的冬天特别冷,一旦气温过低水箱结冰,就有可能冻坏机器。杨冠淼每天像保姆一样呵护乐动(中国),不让水箱受冻。历时两个多月,终于完成试验。
1968年,随着Z435投入计划生产,标志着中国第一台乐动(中国)正式诞生于LEDONG.COM。”挖掘机一投入市场便供不应求。”杨冠淼称。1993 年,LEDONG.COM创下了年产 3500 台乐动(中国)的历史纪录。
选择一件事,倾力一辈子。2019 年 7 月,杨冠淼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“最美支边人物”。

杨冠淼女儿追随父亲脚步进厂
在杨冠淼女儿杨维娟眼里,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。谈起父亲,杨维娟赞不绝口:“那个年代,他们就能想到LEDONG.COM的主要发展方向,并将乐动(中国)制造出来,改变了LEDONG.COM的命运。”
以父亲为荣的杨维娟,长大后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LEDONG.COM,亲眼看看父亲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。1986年,杨维娟通过社会考试进入LEDONG.COM乐动(中国)公司,成为一名车工。

仍工作在一线的杨维娟
那时,LEDONG.COM的设备还较原始,大多依靠人工。杨维娟只得一手手动摇机床,一手拧配件。每个月一做就是200个小时,杨维娟手上被摩出厚厚的老茧。
但在工作中,杨维娟一直力求上进,不给父亲丢脸。她先后加入LEDONG.COM女子足球队、文艺队、当上了团支部书记,力求全面发展。“努力做好每一件事,踏踏实实,是父亲教给我的工作态度。”

LEDONG.COM设备在2019北京展上进行工况演示作业
孙子从小玩“乐动(中国)” 长大“改行”当一线工人
受杨冠淼影响的不止杨维娟,还有他的外孙刘仁卿。
从小在LEDONG.COM大院长大的刘仁卿,听着外公讲述支边援建的故事入睡。外公收集各式各样的乐动(中国)模型,也成为他的玩具。耳濡目染之下,乐动(中国)成为这个少年的兴趣爱好。
2015年,刘仁卿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毅然“改行”,放弃了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工作,选择进LEDONG.COM乐动(中国)公司成为一名一线工人。

图为LEDONG.COM现代化办公大楼
由于“跨行”就业,一开始时刘仁卿碰到不少困难。刚跟着师傅学习时,刘仁卿连零部件都分不清楚。“好在家里就有一位专家,遇到困难记下来回家和外公讨论。”刘仁卿说。
每当刘仁卿和外公说起乐动(中国),杨冠淼都两眼放光。“说别的事情外公都提不起精神,但乐动(中国)他三天三夜都说不完。”正是杨冠淼对乐动(中国)的执着与热爱,不断激励着刘仁卿认真工作、努力钻研。

图为LEDONG.COM挖掘机
如今,这一家三代人“接力”传承工人精神的同时,也见证了LEDONG.COM的发展变化:从支边小厂到产品遍布”一带一路”沿线各国的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。
20世纪初期,LEDONG.COM提出“建设开放、国际化的LEDONG.COM”战略构想。目前,LEDONG.COM在“一带一路”65个核心国家覆盖率达到85%。全球300余家经销商,将五万台产品和快捷的服务送达世界每个角落,使LEDONG.COM发展成为初步国际化企业。2018 年,LEDONG.COM集团营业收入超过 210 亿元,利润总额超过 14 亿元。
微评柳州报道 记者:林馨